2014年9月3日,是我到队上工作两年多来经历的最难忘的一天……
早上6点,我和我所在的沅陵县桥头黄铁铅锌矿区项目组的刘根辉、肖林两位同志起床了,按照计划,我们今天要对矿区外围的赋矿层位进行踏勘取样。9月的南方山林闷热依旧,地形图上标注出的道路已被植被覆盖不易识别,我们在人烟稀少、植被茂密、地势较陡的山林中穿梭,以溪为路涉水前进。
行至下午5点多,一天的工作量完成了,我们按原计划向西往驻地方向前进。由于地形图精度有限,接二连三出现的陡崖及其通过的艰难程度让我们始料未及。在向地势稍缓一点的北面前进后,情况还是没有得到好转,但我们肩挎地质包,双手抓紧杂树,一路艰难地向前行进。手持GPS没电了,我们就不时地拿起笔和罗盘,在地形图上用原始的方法找到并标注自己的位置,以防迷路。
天色越来越暗,我们心里都有些慌乱。基地的同事不时地通过电话关心着我们,并为我们出谋划策,指挥我们奔向1012高地,他们准备在那里接应我们。由于没有备带手电,只能用手机探照前进的“路”。携带的干粮和水已经耗尽,陡崖上又没有水源,三个人饥渴交加,体能急剧消耗,只剩下“回家”这个念头支撑着我们继续向前。就在这时,走在前面的肖林突然被一支铁质的捕兽夹给夹住了。万幸的是,捕兽夹并不是很大,在鞋的保护下,肖林没有受伤。好在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我和刘根辉拿地质锤,用熟练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就将这一危险解除。但是在掰开它的时候,刘根辉的手不小心被夹伤了。
时间不等人,在简单的处理了伤口之后,三人马不停蹄继续沿着陡崖摸黑缓慢前进。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10点半,面对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,我们决定在崖壁上发现的一个小山洞里露宿一晚。说是小山洞,其实只是一个宽约0.5米,长约2米的“豁口”,狭小的空间不足以容下三个人坐卧。我们找了一些干柴,在洞内的岩缝里生起一个小火堆。借着火光,用地质锤“斩断”了五根较为粗壮的树枝,横放在洞口与洞外的树杈之间,再铺些小树枝,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休息平台。为防止蚊虫和其他动物靠近,还将风油精洒了一圈。
忙完一切后,队员们用电量不多的手机,将露宿的情况告知了驻地的同事们,让我们不要担心。夜深了,狭小的洞穴并不能为我们挡住刮起的小风,四周冰冷的岩石将空气中仅有的余温都给吸走了。虽然生起了火堆,但仍驱赶不走钻心的冷,我们紧紧依偎在一起,肚子又咕咕地叫起来了。三人并没有沮丧,反而就肚子的叫声打起了趣,用干瘪的嘴唇互相开着玩笑,安慰着彼此。为了明天有个好的精神,忍着饥渴和疲惫,三人渐渐进入了浅睡。
然而天公不作美,淅淅沥沥的小雨淋醒了我们,此时才刚到凌晨1点多。天更冷了,几个人无奈地望着天空,祈祷雨不要下太久,要不然明天回去的路更加难走。也许老天爷听到了我们的祷告,同情我们辛苦的地质队员,小雨下了一会儿就停了。迷迷糊糊中,我们再次进入梦乡。
“醒醒,醒醒……”迎着早上第一缕阳光,刘根辉叫醒了我和肖林。揉揉惺忪的睡眼,眼前的一切吓得三人都冒了一身冷汗。几十米的山崖非常陡峭,昨晚搭建的休息平台就在悬崖边。所谓不知者无畏,夜里看不清情况摸索着走,现在面对这么陡峭的山崖,鸡皮疙瘩都起来了。上山容易下山难,虽然晚上用来拿手机照明的手腾了出来,但体力已经大不如昨天。三人硬着头皮,在翻越了两道山脊后,终于看到了企盼已久的驻地。
9月4日上午9点,我们终于回到了驻地,驻地的同事们看到我们平安归来,也终于松了一口气。在简单的洗漱过后,又饥又渴的我们,终于吃上了美味的饭菜。由于工作进度抓得很紧,上午10点钟,三个人顾不上好好休息,整理好行装,向另一目的地出发了,等待着我们的又将是另一个新的挑战。